買一贈一的財稅處理

買一贈一贈送的物品在增值稅上不視同銷售;企業(yè)以買一贈一的方式組合銷售商品的,不屬于捐贈,將總的銷售金額按照商品公允價值的比例來分攤確認各項銷售收入;贈送的物品不應按偶然所得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1、在增值稅方面,根據《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四條第八款規(guī)定,將自產、委托加工或者購進的貨物無償贈送其他單位或者個人,視同銷售貨物。法律意義上的無償贈送,一般是指出于利潤動機以外的財產轉移,對于受贈者一般不附加財產義務。而“買一贈一”是銷售主貨物的同時,附送貨物的行為,是出于利潤動機的交易行為,只有購買商家的主商品,才能領取相應的贈品,換言之,沒有購買商家的主商品,就不能領取贈品。因此,附有財產義務前提的“買一贈一”與不附財產義務的純粹無償贈送之間,還是存在本質的差異。對于“買一贈一”所贈送的物品,在增值稅上并不視同銷售。
但應當注意的是,買一贈一屬于實物折扣性質,如果需要開具發(fā)票的,則必須將主貨物和贈品在同一張發(fā)票開具,并將總的銷售金額按各項商品的公允價值的比例來分攤確認各項的銷售收入;如果購買主商品滿一定金額才送贈品且主商品為單件開具發(fā)票,那么可以在任一主商品的單件發(fā)票上同時開具贈品;如果贈品數量多、單價小,不易分攤,那么可以采用另外一種開票方法,即除了將主貨物和贈品在同一張發(fā)票開具外,還要在金額欄按各商品的公允價值分別填列,按贈品價值合計作為折扣額單獨填列在金額欄。
2、在企業(yè)所得稅方面,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確認企業(yè)所得稅收入若干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8]875號)第三條規(guī)定,企業(yè)以買一贈一的方式組合銷售商品的,不屬于捐贈,將總的銷售金額按照商品公允價值的比例來分攤確認各項銷售收入。
3、在個人所得稅方面,根據《關于個人取得有關收入適用個人所得稅應稅所得項目的公告》(財政部 稅務總局公告2019年第74號)第三條規(guī)定,企業(yè)在業(yè)務宣傳、廣告等活動中,隨機向本單位以外的個人贈送禮品(包括網絡紅包,下同),以及企業(yè)在年會、座談會、慶典以及其他活動中向本單位以外的個人贈送禮品,個人取得的禮品收入,按照“偶然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但企業(yè)贈送的具有價格折扣或折讓性質的消費券、代金券、抵用券、優(yōu)惠券等禮品除外。前款所稱禮品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按照《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yè)促銷展業(yè)贈送禮品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11〕50號)第三條規(guī)定計算。(企業(yè)贈送的禮品是自產產品(服務)的,按該產品(服務)的市場銷售價格確定個人的應稅所得;是外購商品(服務)的,按該商品(服務)的實際購置價格確定個人的應稅所得。)因此,“買一贈一”屬于價格折扣范疇,贈送的物品不應按偶然所得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

商場促銷,購物滿100元贈價值30元商品,怎么處理比較好?采用買一贈一開票模式,把贈品價格作為打折處理,那樣是不是還需要繳納個稅?。吭趺醋霰容^好
答: 這個是買贈行為,采用買一贈一開票模式;不需要繳納個稅。
某商場推出買一贈一的銷售方式,購買一大盒酸奶贈送同品牌一小盒酸奶,大盒進價5元/盒,售價8元/盒;小盒進價2元/盒,售價3元/盒。以上售價為含稅價,增值稅稅率為17%。你認為在這種銷售方式下如何進行賬務處理,如何計算增值稅?企業(yè)所得稅中應計入多少收入?要會計分錄 。謝謝
答: 這種買贈行為實際就是一種折扣銷售行為。按實際收到的錢確認收入和計算增值稅(開票時贈送的在發(fā)票上體現為折扣)。收入=8/1.17;增值稅=8/1.17*0.17;成本=7/1.17 借 銀行存款 8 貸 營業(yè)收入 8/1.17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8/1.17*0.17 結轉成本 借 營業(yè)成本 7/1.17 貸 庫存商品 7/1.17
報考2022年中級會計職稱對學歷有什么要求?
答: 報名中級資格考試,除具備基本條件外,還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買一贈一業(yè)務的相關處理,經咨詢國家稅務總局有關部門負責人,買一贈一是目前商業(yè)零售企業(yè)普遍采用的一種促銷方式,其行為性質屬于降價銷售,應按照實際取得的銷售收入計算繳納增值稅。 舉例如下:超市為促銷,推出買一贈一的促銷方式,購買一大瓶花生油贈送同品牌一小瓶花生油,大瓶進價30元/瓶,售價45.2元/瓶;小瓶進價7元/瓶,售價11元/瓶。以上售價為含稅價,增值稅稅率為13%。在這種銷售方式下,銷售一大瓶花生油,超市取得銷售收入45.2元,據此計算應繳納的增值稅=45.2÷(1 13%)×13%=5.2(元)這樣
答: 不對,收入要分項目,銷售公允價值攤銷(大小花生油,大=40/(40 9.73)*40,小=9.73/(40 9.73)*40)
- 免費提問
- 極速解答
- 緊急催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