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貸利息抵扣個稅已確認 房貸利息有望省15%-45%

2016-09-05 15:00 來源:網友分享
4899
個稅改革有望分步到位 房貸利息抵扣個稅已確認

     “營改增”之后,壓力倍增的地稅迎來新的轉機。近日,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首次對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做出總體部署。

“這對于改革是個好事,地方財政壓力減小,地稅才有更多的改革空間?!比涨埃晃回敹愊到y(tǒng)人士告訴媒體記者。在這樣的背景下,地稅的另一大主力——個人所得稅的改革或將加速。

據了解,個稅改革的重點方向是綜合與分類相結合,即按綜合所得減除標準,而不是繼續(xù)按工薪所得的費用標準,“抵扣”成為此番個稅改革的最大亮點。目前,企業(yè)年金和個人商業(yè)健康保險已經允許納入個稅扣減內容,以家庭為單位征收、房貸利息抵扣稅等內容,將隨著信息系統(tǒng)、征管條件的逐步完善而分步到位。

增加個稅抵扣

個人所得稅改革或在今年下半年加速推進。

事實上,早在2003年10月,十六屆三中全會就明確提出了個人所得稅的改革目標,即實行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目前,我國采用的是以個人為納稅單位的分項所得稅制,按照不同征稅項目計算納稅,直接從工資里扣繳,便于管理和控制稅源。但是,以個人為納稅單位的分項所得稅制只能體現(xiàn)個人某一項目的所得,不能體現(xiàn)個人所有收入項目的整體負擔能力,也不能照顧到不同家庭的差異因素。

“在分類所得稅制之下,沒有考慮扣除項目中家庭撫養(yǎng)、贍養(yǎng)、大額教育和醫(yī)療支出、首套房屋貸款利息等生計扣除的因素,夫妻二人必須分別納稅,沒有將家庭作為納稅主體對待,考慮到家庭和人口存續(xù)發(fā)展、未來鼓勵生育和尊重家庭價值的客觀趨勢,應盡量廣泛實行綜合征收,相應降低稅率,實現(xiàn)整體性減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副研究員滕祥志對媒體記者說。

本次個稅改革,納入綜合征收范圍的收入種類越多,那么,個稅在調節(jié)收入分配上就越有力度。業(yè)內人士認為,應將勞務報酬所得、股息紅利、房租、財產轉讓所得、承包經營、承包承租經營所得都盡可能納入綜合征收范圍,糾正個人所得稅淪為“工薪稅”的現(xiàn)狀。

“總的方向是把11個分項綜合起來再分類扣除,而不是簡單按統(tǒng)一標準做工薪項下的扣除?!必斦坎块L樓繼偉表示。

樓繼偉認為,個人所得稅綜合計稅很復雜,需要研究的內容很多,包括個人職業(yè)發(fā)展、再教育費用的扣除。滿足基本生活的首套住宅按揭貸款利息的扣除;撫養(yǎng)孩子費用的扣除,要研究扣除什么階段的教育費用,是義務教育階段、高中階段,還是大學階段,要給予扣除。同時放開兩孩后大城市和小城市標準不一,真正的費用是多少并不一樣,稅法必須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還有如何扣除贍養(yǎng)老人費用等。

據了解,目前凡是實行家庭制征個稅的國家,往往都實行的是綜合所得稅制或綜合分類相結合的所得稅制。以家庭為單位征稅必須具備四個條件,首先是盡可能完備的稅制設計,不能影響納稅人的結婚選擇,為了防止“婚姻減負”或“婚姻懲罰”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在設計生活費扣除時,要充分考慮家庭成員的情況。其次是重視納稅人自行申報的方法,家庭申報不適用于公司直接扣除,需要自行到稅務部門申報繳納,納稅人的自覺性和誠信觀念都非常重要。相應的,要具備較高的稅收征管水平,稅務機關能清楚掌握納稅人的收入情況,能及時發(fā)現(xiàn)瞞報、漏報收入的現(xiàn)象,并能對違章者進行處罰,以維護稅法的尊嚴和依法納稅的良好氛圍,同時要有方便快捷的涉稅服務專業(yè)人員,對不能準確申報的納稅人實施代理或服務。

但在我國,不僅是抵扣,在具體稅制設計上,需要完善的還有很多。

“比如同樣為勞動所得的工資薪金和勞務報酬,稅收負擔存在明顯差異,稅負不平。如果個人取得3500元工資薪金,由于目前的費用扣除標準就是3500元,因此該人可以不繳納個人所得稅,但如果個人取得的是3500元勞務報酬,卻需要繳納540元個人所得稅,這也體現(xiàn)出一種不公平?!笔锥冀洕Q易大學稅收研究所副所長劉穎表示。

據了解,個稅改革將分步到位。先做一些比較簡單的部分,再隨著信息系統(tǒng)、征管條件和大家習慣的建立,逐漸完善改革。

盡管抵扣項目十分豐富,然而最受關注的,莫過于住宅按揭貸款利息的扣除,簡而言之,就是將購房人的住房按揭貸款利息支出可以作為起稅前項進行抵扣。個稅抵扣房貸政策的效果不直接體現(xiàn)在房貸上,而是還貸人的收入。這條政策對于購買高檔住宅且工資水平較高的人群減負效果更加明顯。

“房貸利息抵扣個稅已經確認,并且可以確定該方案會在全國推廣?!必斦控斦茖W研究所原所長賈康表示。

上述財稅系統(tǒng)人士給媒體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是在免征額以內的家庭,原本就不用繳納個稅,那么個稅的任何抵扣將與其無關,包括房貸、養(yǎng)老方面的抵扣。對于超過免征額不足1500元的人來說,是按照個稅稅率3%計算,即使全部抵扣,每1元房貸僅能抵扣0.03元,即每1000元房貸抵扣30元;對于超過免征額1500元但不足4500元的人來說,按照10%的稅率計算,每1元的房貸可抵扣0.1元,即每1000元房貸可抵扣100元。隨著收入的增加,可抵扣的個稅越多。

不過,據賈康透露,截止到2015年兩會,繳納個稅的人只有2800萬人,占整個人口總數的不到2%。因此,個稅抵扣的優(yōu)惠并不普及。

賈康認為,不能獨立地看待個稅改革,本輪個稅改革要站在整個稅制改革的宏觀層面去思考,稅制改革應以保護納稅人權利為中心,納稅人總體稅負不應增加。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應當將個稅改革與增值稅、消費稅等間接稅改革結合在一起考慮,就是說,如果個稅改革增加了納稅人的負擔,就應當通過降低增值稅、消費稅等間接稅稅負,讓納稅人得到更多實惠,實現(xiàn)直接稅與間接稅一體化的改革?!辟Z康稱。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相關文章
  • 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怎么區(qū)分
    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怎么區(qū)分?根據小編老師的理解,關于企業(yè)固定成本概念和變動成本概念之間的區(qū)分,可以從兩者的定義和特性方面區(qū)分,還可以通過分類差異方面進行區(qū)分的;定義上相信大家應該都是比較好理解的,就是隨著生產量發(fā)生變化的費用是變動費用,反之則不是;而對于分類差異的區(qū)分,小編老師將會通過下述匯總的相關知識進行闡述,有興趣學習的學員們可以來閱讀下述文字。
    2025-06-25 15
  • 企業(yè)所得稅零申報有什么風險
    企業(yè)所得稅零申報有什么風險?首先從法律的角度來說解答,企業(yè)是可以按照零申報的方式進行申請稅務的,但是在法律規(guī)定中對此企業(yè)零申報都是有相關規(guī)定的,簡單來說就是企業(yè)不可以一味的按照零申報方式進行申報納稅的;所以小編老師認為企業(yè)的零申報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性;也會在下述文字中從零申報的合法性和風險性兩個角度對此內容進行闡述,如果你們對此方面的內容有興趣,可以來閱讀下述文字!
    2025-06-25 13
  • 財務人員如何轉型成為財務分析師
    財務人員如何轉型成為財務分析師?根據小編老師的理解,對于財務人員想要轉型為財務分析師的崗位,小編老師認為還是很有優(yōu)勢的,首先財務人員本身就具備了一定的財務基礎知識的,對財務的概念和工作內容都是有所了解的;其次,財務人員主要缺乏的就是業(yè)務知識和實戰(zhàn)分析經驗的積累。關于財務人員轉型為財務分析師的相關資料都在這里,歡迎你們來閱讀下述文字。
    2025-07-01 6
  • 元宇宙企業(yè)財稅處理特殊要點解析
    元宇宙企業(yè)財稅處理特殊要點解析怎么理解?要說到元宇宙企業(yè)的財稅處理,在國際上肯定和NFT收入稅目有關的;根據小編老師的理解,元宇宙企業(yè)的財務處理在美國的是則是需要主要和數字貨幣關聯(lián),汽車就是在印度的時候需要繳納30%的稅,但是在中國則是有所不同的,小編老師已經整理好關于元宇宙企業(yè)財稅方面的知識給大家,有興趣的內容歡迎你們來閱讀下述文章。
    2025-07-03 3
  • 企業(yè)注銷時稅務清算常見問題該如何解決
    企業(yè)注銷時稅務清算常見問題該如何解決?按照小編老師以往的經驗,當企業(yè)申請注銷時稅務清算方面的問題有很多的,如果企業(yè)稅務清算的問題不能解決,那么企業(yè)一般是不可以進行注銷處理的;通常來說,對于企業(yè)注銷稅務問題常見的有欠稅問題、資產處理的稅務問題以及發(fā)票方面的問題等等;小編老師也將會在下述文章中進行闡述,歡迎你們來閱讀下述文章。
    2025-07-04 4
  • 跨區(qū)域經營如何辦理涉稅備案手續(xù)
    跨區(qū)域經營如何辦理涉稅備案手續(xù)?按照目前電子信息化的發(fā)展,企業(yè)如果有涉及到跨區(qū)域經營的業(yè)務需要辦理涉稅備案的手續(xù),其實可以通過全國統(tǒng)一規(guī)范的電子稅務局網進行辦理的,通過我要辦稅的跨區(qū)域涉稅事項報告的板塊操作,具體的操作流程和相關的辦理方式,小編老師已經整理好內容在下述文字中,如果你們有這方面的興趣都是可以來這里免費學習。
    2025-07-04 3
相關問題
圈子
熱門帖子
  • 會計交流群
  • 會計考證交流群
  • 會計問題解答群
會計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