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心意
李愛文老師
職稱: 會計師,精通Excel辦公軟件
2017-07-07 13:34
一直沒發(fā)票繼續(xù)催收發(fā)票,催不到發(fā)票就是你們企業(yè)多交企業(yè)所得稅,這個結果,為了稅錢,需要催收。
借:原材料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XX公司)
相關問題討論

一直沒發(fā)票繼續(xù)催收發(fā)票,催不到發(fā)票就是你們企業(yè)多交企業(yè)所得稅,這個結果,為了稅錢,需要催收。
借:原材料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XX公司)
2017-07-07 13:34:35

你好! 這是期末余額的方向問題。期末余額在借方和貸方所表示的意義在不同情況下是不同的。
一般來說,資產項目的余額會出現(xiàn)在借方;而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余額會出現(xiàn)在貸方.然而,這也并不是一定的.根據(jù)不同的經濟業(yè)務和賬戶設置,可能出現(xiàn)一些特殊的情況.因此,把握經濟業(yè)務的本質進行具體分析,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
祥細的解釋下:
會計的六大要素相信你已經清楚了,它們是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以及利潤. 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屬于資產負債表項目,而收入,費用和利潤屬于損益表(也可以叫利潤表)項目. 在平時,每一個具體的賬戶都應該是余額的.但是,在期末的時候卻不一定了. 資產負債表項目在期末都會有余額(當然余額也可以為0),而利潤表項目中的收入和費用在期末都會進行結轉,結轉到"本年利潤"這個科目,因此,收入和費用項目在期末結轉后都是沒有余額的,即余額一定為0."本年利潤"其實也是一個過渡科目,最終會轉入未分配利潤. 你應該還沒有學到這里,因此現(xiàn)在只能點到為止. 你目前應該記住的就是,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在期末都有余額,而收入和費用期末都沒有余額.
至于余額的方向,由于一般期末余額應該為正數(shù),所以余額的方向一般也與該科目記增加的方向相同. 相信你已經學過了,資產是借方記增加,貸方記減少;而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是貸方記增加,借方記減少. 因此,一般情況下,資產的余額應該在借方;而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的余額在貸方. 你從會計恒等式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上也應該看得出來這一點. 但是這也不是一定的.比如應收賬款,一般情況下,應收賬款借方記錄的是企業(yè)尚未收到的貨款,而貸方記錄的是收回的應收賬款或者注銷的應收賬款.一般說來,應收賬款借方余額為正,但是,由于還有一個東西叫預收賬款,而小企業(yè)是可以不設置預收賬款這個科目的,企業(yè)發(fā)生的預收賬款可以直接計入應收賬款的貸方.因此,當企業(yè)的預收款很多時,就有可能出現(xiàn)應收賬款期末余額為負的情況.
正常情況下,預提費用的余額是在貸方.當預提的費用實際支出時,再將其轉出.預提費用的會計處理一般是這樣的:
借:管理費用(也可能是其它費用類科目)
貸:預提費用
注意這筆分錄,此時還沒有實際支付款項.我們?yōu)槭裁匆A提呢?是為了滿足配比原則,合理的將費用分攤到各期,而不是一次性計入期末.假如我們預計年末會支出一筆12萬的款項,此時我們不會在期末一次性將這12萬計入費用,而是于本年的每一個月計入費用1萬.也就是每一個月預提1萬元并同時將其計入相關費用科目.那么,如果到了年底實際支出的不是預計的12萬,而是14萬呢?就是你說的沒有預提夠的情況, 此時我們會在最后一年將分錄作成這樣:
借:管理費用 2萬
預提費用 12萬
借:現(xiàn)金 14萬
這樣,12個月的預提費用全部結平,預提費用的余額為0了,而實際支付現(xiàn)金為14萬,比預提費用多出2萬,這2萬其實還是屬于相關的費用,計入相關費用科目,在本例中假設計入管理費用.
物資采購的余額是在借方,我好像還沒有看到過出現(xiàn)在貸方的情況.其實余額的方向應該由具體的經濟業(yè)務性質來決定,要靠自己分析,沒有定論的.像物資采購,在購買物資的時候計入借方,買回來后,轉為原材料,則物資采購結平,余額為0,因此這一科目的余額一般是不會出現(xiàn)在貸方的.
2017-12-15 20:42:36

很久以前接觸過。這是SAP中的記賬規(guī)則 40表示借 50表示貸
憑證內容應該是保險公司或金融類公司,這塊就不太熟悉了。
2020-03-27 21:11:41

假設材料采購的公式,
借方發(fā)生合計=sumif(B列第一行到最后一行的區(qū)域,選定一個材料采購,C列第一行到最后一行的區(qū)域)
貸方發(fā)生合計=sumif(B列第一行到最后一行的區(qū)域,選定一個材料采購,D列第一行到最后一行的區(qū)域)
2019-11-19 10:25:45

這樣是做是為了不高估收益,處于謹慎性原則考慮
2017-04-09 09:03:09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精選問題
獲取全部相關問題信息
平常心 追問
2017-07-09 10:11
李愛文老師 解答
2017-07-09 10:19
平常心 追問
2017-07-09 12:50
李愛文老師 解答
2017-07-09 13:54
平常心 追問
2017-07-09 17:17
李愛文老師 解答
2017-07-09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