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基礎中法律事件和法律行為有什么區(qū)別,請老師舉例說明。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只能通過年齡來判斷么。
孤獨的睫毛膏
于2022-03-19 16:20 發(fā)布 ??4224次瀏覽
- 送心意
小雯子老師
職稱: 初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
2022-03-19 16:28
一、性質不同
1、法律事件,是指法律事實的一種。不依權利主體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法律事實和客觀現(xiàn)象。
2、法律行為,是指法律事實的一種。能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人的活動(行為)。
二、具體內容不同
1、法律事件:戰(zhàn)爭、洪水、地震、死亡等等。
2、法律行為:合法法律行為比如:履行合同、按期還款;非法的比如:盜竊、搶劫。
具體事例
小明與小紅簽訂了一份買賣合同,約定明天中午在學校大門口,小紅向小明交付一個鉛筆盒,小明向小紅支付10元錢。這里就是由于小明和小紅的主觀意志所達成的協(xié)議,這是屬于法律行為,當然,她倆都得有相應的行為能力。
但如果小明高高興興出家門準備去拿鉛筆盒的時候,不幸被大風刮跑了,此時刮大風這種災害就是屬于法律事件,是不以當事人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小紅和小明都不想鉛筆盒被大風吹跑了,但此時法律事件的發(fā)生導致了此鉛筆盒買賣合同的解除
相關問題討論

一、性質不同
1、法律事件,是指法律事實的一種。不依權利主體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法律事實和客觀現(xiàn)象。
2、法律行為,是指法律事實的一種。能引起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人的活動(行為)。
二、具體內容不同
1、法律事件:戰(zhàn)爭、洪水、地震、死亡等等。
2、法律行為:合法法律行為比如:履行合同、按期還款;非法的比如:盜竊、搶劫。
具體事例
小明與小紅簽訂了一份買賣合同,約定明天中午在學校大門口,小紅向小明交付一個鉛筆盒,小明向小紅支付10元錢。這里就是由于小明和小紅的主觀意志所達成的協(xié)議,這是屬于法律行為,當然,她倆都得有相應的行為能力。
但如果小明高高興興出家門準備去拿鉛筆盒的時候,不幸被大風刮跑了,此時刮大風這種災害就是屬于法律事件,是不以當事人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小紅和小明都不想鉛筆盒被大風吹跑了,但此時法律事件的發(fā)生導致了此鉛筆盒買賣合同的解除
2022-03-19 16:28:01

是以10周歲
2018-01-20 15:48:35

惡意串通是當事人的主觀心理狀態(tài),需要依據(jù)當事人表現(xiàn)在外的行為等客觀情況,結合交易習慣、日常生活經驗等對其主觀心理進行推定
虛假意思表示是 事實沒有,虛空捏造的
欺詐是指以使人發(fā)生錯誤認識為目的的故意行為。當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錯誤陳述,發(fā)生認識上的錯誤而為意思表示,即構成因受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
2019-11-03 16:14:13

事實行為與民事法律行為的區(qū)別。
從比較法來說,德國法學家認為民事法律行為是私法自治的工具,當事人通過意思表示設定的民事法律行為產生的法律效果來源于意思表示,而不是法律的規(guī)定,法律只是在民事法律行為無效時才進行干涉。
而事實行為也可以產生法律效果,但是這種效果并不是基于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是直接根據(jù)法律的規(guī)定產生,比較典型的事實行為如無因管理、拾得物、合法建造行為(物權法第30條)等。 既然事實行為的法律效果與行為人意志無關,行為人就沒有必要將其意志表示于外,因此,事實行為不是表示行為,而民事法律行為必須是表示行為。基于事實行為的上述特征,事實行為不存在行為能力的規(guī)則限制,也不存在無效或者可撤銷的事實行為。這一點,應當在實踐中加以注意。
此外,民事法律行為根據(jù)不同的性質可以做出不同的分類,但在實踐中,我認為比較有意義的分類主要是單方法律行為和數(shù)方法律行為,單方法律行為就是依據(jù)自己的意思表示就可以成立生效的行為,典型的如解除權、抵消權,進一步再分為需要受領和無需受領兩類。前者如解除權,雖然守約方可以依據(jù)單方的意志決定是否解除,不受相對人意志影響,也無需和相對方商量合意,單方可以決定,但這個解除權是要到達違約方才可以生效的,是有相對人的意思表示,不送達是不生效的,但一經送達就生效,與對方意志無關。后者如所有權之拋棄,遺囑等,不需要送達相對人,作出就生效了。數(shù)方民事法律行為主要是合同和團體行為(股東會決議)等,尤為注意,要約和承諾才構成民事法律行為,單個要約和承諾都不是民事法律行為,除非是單方民事法律行為。
2020-05-25 20:47:24

你好,1234四個選項都要選的.
2018-02-20 09:06:32
還沒有符合您的答案?立即在線咨詢老師 免費咨詢老師
精選問題
獲取全部相關問題信息
小雯子老師 解答
2022-03-19 16:28
小雯子老師 解答
2022-03-19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