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會里的審計:實施實際性分析程序時重要性水平越高,可接受的差異額越高。這句話對不對?
答: 你好,學員,這個是對的 重要性是注冊會計師衡量錯報的標準,如果這個標準越高,那么就代表標準越寬松 ,也就是可接受的差異額越大。
審計 最后一卷 注冊會計師對營業(yè)收入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將實際執(zhí)行的重要性作為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可接受的差異額,這個說法答案是正確的,CPA執(zhí)行審計程序的時候找出差異說先調查差異是否是錯報,這里面的兩個差異有什么不一樣
答: 尊敬的學員您好!審計的三方關系人有管理層,注會,預期使用者。 1報表整體的重要—在金額超過報表整體重要性時候,會影響預期使用者 2實際執(zhí)行的重要性—審計工作用這個,確保不會超過整體的重要性。 3明顯微小的臨界值—管理層的報表有這個累計的需要更正。 所以只要是做程序,用的就是這個實際執(zhí)行的重要性。至于差異,肯定都會不一樣,程序不一樣差異不一樣。比如回函的差異。
我是一名會計,想問一下考個網絡學歷有用嗎?
答: 眾所周知會計人如果要往上發(fā)展,是要不斷考證的
異常情況下,未執(zhí)行核查程序?!昂瞬椤笔菍徲嫵绦蛎??哪個審計程序?
答: 你好,同學。檢查風險取決于審計程序設,核查沒有這么叫法的,表述不準確。


藍冰 追問
2022-01-26 22:54
冉老師 解答
2022-01-26 22:55
藍冰 追問
2022-01-26 23:00
冉老師 解答
2022-01-26 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