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君福
于2020-04-18 16:21 發(fā)布 ??4790次瀏覽
莊老師
職稱: 高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審計師
2020-04-18 16:22
你好,工資薪金所得年綜合計算 和全年一次性獎金 的個稅稅率表不一樣
君福 追問
2020-04-18 16:24
工資薪金所得 和全年一次性獎金 月個稅稅率表請截圖發(fā)我下。謝謝
莊老師 解答
2020-04-18 16:30
這個是年終一次性稅率表,也是月份稅率表
2020-04-18 16:31
稅率表為按月?lián)Q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1、超額累進稅率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綜合所得適用)級數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 1不超過36000元的 3 0 2 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0 2520 3超過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16920 4超過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25 31920 5超過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30 52920 6超過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 85920 7超過960000元的部分 45 181920
2020-04-18 16:36
上面這個稅率表 適用于月計算工資薪酬所得和這次個稅匯算清繳工資薪酬所得的嗎?
2020-04-18 16:37
你好,是的,是這樣的,1.工資、薪金所得人所得稅預扣預繳計算方法(1)扣繳義務人向居民個人支付工資、薪金所得時,應當按照累計預扣法計算預扣稅款,并按月辦理全員全額扣繳申報。具體計算公式如下: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累計預扣預繳舉例2019年1月,甲取得工資3萬元,個人負擔“三險一金”4000元,專項附加扣除2000元(無其他扣除項);2019年2月,甲同樣取得工資3萬元,個人負擔“三險一金”4000元,專項附加扣除2000元(無其他扣除項)。問:甲在1月和2月分別預扣預繳個人所得稅是多少?如果上述工資在2018年1月和2月取得,甲兩個月應分別單獨計算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不得扣除。每月應納稅額=(30000-4000-3500)×25%-1005=4620元。2.由于上述工資在2019年取得,甲應按照累計預扣預繳法計算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可以扣除。1月應納稅額=(30000-4000-5000-2000)×3%=570元;2月應納稅額=[(30000+30000)-(4000+4000)-5000×2-(2000+2000)]×10%-2520-570=710元。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除以12個月得到的數額,按照該通知所附按月?lián)Q算后的綜合所得稅率表(即月度稅率表),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單獨計算納稅。 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微信里點“發(fā)現”,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老師,工資薪金所得 和全年一次性獎金 的個稅稅率表一樣嗎?
答: 你好,工資薪金所得年綜合計算 和全年一次性獎金 的個稅稅率表不一樣
工資3000,全年一次性獎金3000,那應該交多少個稅
答: 你好,這個不用交了,達不到繳稅基數
一名會計如何讓領導給你主動加薪?
答: 都說財務會計越老越吃香,實際上是這樣嗎?其實不管年齡工齡如何
過年公司給員工發(fā)的過年錢怎么樣算個稅呢?是不是并入工資一起算?全年一次性獎金怎么算個稅呢?
答: 你好,是全年一次性獎金的要單獨計算個稅的
公司某員工1月份發(fā)12月份工資3400元,1月份發(fā)2016全年獎金6000元。請問這種情況年終獎需要繳個稅嗎?
討論
老師你好,年終獎能不能當成獎金并入工資算個稅,如果按全年一次性獎金算要交3%個稅,并入工資的話,可以不用交個稅
老師:全年一次性獎金是6223元,12月份工資為2162元,應該交個稅101.55元,對嗎?
一月份年終獎加工資超過5000就要教個稅嗎,不是全年工資加獎金不超過3500*10+5000*2就不用交個稅嗎?
個稅按工資薪金和全年一次性獎金,哪個交的多
莊老師 | 官方答疑老師
職稱:高級會計師,中級會計師,審計師
★ 4.99 解題: 47816 個
應網絡實名制要求,完成實名認證后才可以發(fā)表文章視頻等內容,以保護賬號安全。 (點擊去認證)
君福 追問
2020-04-18 16:24
莊老師 解答
2020-04-18 16:30
莊老師 解答
2020-04-18 16:31
君福 追問
2020-04-18 16:36
莊老師 解答
2020-04-18 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