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叮叮當
于2019-02-01 16:03 發(fā)布 ??698次瀏覽
玲老師
職稱: 會計師
2019-02-01 16:04
你好 是的 年終獎單獨按一個月工資計算個稅
叮叮當 追問
2019-02-01 16:06
老師,我第一次算年終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玲老師 解答
2019-02-01 16:14
你好 你這是18年年終獎吧 你按我發(fā)你這個方法計算就好 18年年終獎: 根據(jù)《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diào)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的有關規(guī)定和計稅方法繳納稅款,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將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后的商數(shù),按照《財政部稅務總局關于2018年第四季度個人所得稅減除費用和稅率適用問題的通知》文件中所附的稅率表,查找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shù)。 對于在取得年終一次性獎金的當月,個人工資收入低于5000元的,可以先從全年一次性獎金中減去“當月工資收入低于5000元的差額”,余額按上述辦法查找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shù)計算稅款。 按照要求,在一個納稅年度內(nèi),對每一個個人納稅人,全年一次性獎金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只允許采用一次。 例如:小張在2018年12月領取到年終獎12100元,12月工資為4900元。 由于當月工資低于起征點5000元,需要從12100元的獎金里面拿100元來把工資補足5000元。用剩下的12000元來計算年終獎個人所得稅。 12000元÷12=1000元 稅率表,可知稅率為3%,速算扣除款為0元。 因此年終獎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12000×3%-0=360元。 新個稅5000起征點稅率表(適用于工資、薪金個人所得) 1、不超過3000元的,稅率3%,速算扣除數(shù)0 2、超過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稅率10%,速算扣除數(shù)210 3、超過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稅率20%,速算扣除數(shù)1410 4、超過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稅率25%,速算扣除數(shù)2660 5、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稅率30%,速算扣除數(shù)4410 6、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稅率35%,速算扣除數(shù)7160 7、超過80000元的部分,稅率45%,速算扣除數(shù)15160
2019-02-01 16:28
老師,現(xiàn)在發(fā)放18年的年終獎,但是申報的時候只能申報成19年的嗎?因為我沒有看到有時間選項?
2019-02-01 16:31
你好 你報18年年終獎要進老的那個里申報 你點進去時不是有個新版和舊版提示嗎
2019-02-01 16:53
哦哦,好的
2019-02-01 16:59
不客氣的 如果您這個問題已解決請點五星好評!祝您工作學習愉快!
微信里點“發(fā)現(xiàn)”,掃一下
二維碼便可將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本月發(fā)放年終獎和工資,算稅的話是不是應該分別核算
答: 你好 是的 年終獎單獨按一個月工資計算個稅
次月發(fā)放上月的工資,在做報表時應該怎么核算?
答: 工資計提未發(fā)放會體現(xiàn)在應付職工薪酬科目里
我是一名會計,想問一下考個網(wǎng)絡學歷有用嗎?
答: 眾所周知會計人如果要往上發(fā)展,是要不斷考證的
老師21年的年終獎并入工資2022年1月發(fā)放 2022年還可以單獨核算嗎?
答: 您好 是的,可以,兩種方法都可以,
核算工資與發(fā)放工資的憑證編號順序有要求嗎?
討論
這樣核算對嗎,每月發(fā)放工資總額為1900元,共計3人,一共是12個月
老師我想咨詢下有關工資的事情,例如今年疫情很嚴重,我們停了很久沒有上班?工資如何核算呢?要達到國家法定的要求,該咨詢什么機構?還有工廠沒有訂單,該如何核算發(fā)放工資?2020-04-15 15:45
老師我想咨詢下有關工資的事情,例如今年疫情很嚴重,我們停了很久沒有上班?工資如何核算呢?要達到國家法定的要求,該咨詢什么機構?還有工廠沒有訂單,該如何核算發(fā)放工資?
你好,我想請問一下,我們公司有好多員工由于有很多余休,現(xiàn)在老板要求全部核算工資發(fā)放,請問我應該按26天給員工計算呢,還是按30天計算
玲老師 | 官方答疑老師
職稱:會計師
★ 4.99 解題: 377271 個
應網(wǎng)絡實名制要求,完成實名認證后才可以發(fā)表文章視頻等內(nèi)容,以保護賬號安全。 (點擊去認證)
叮叮當 追問
2019-02-01 16:06
玲老師 解答
2019-02-01 16:14
叮叮當 追問
2019-02-01 16:28
玲老師 解答
2019-02-01 16:31
叮叮當 追問
2019-02-01 16:53
玲老師 解答
2019-02-01 16:59